頭頸癌患摘除聲帶保命 終身不離人工喉頭發聲器
機器人鐵漢嘶啞的「聲」情告白!
台灣男性頭號殺手頭頸癌 每年新增個案數十年攀升1.73倍
保留器官功能提高生活品質成治療趨勢 引導性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已通過健保給付
患者故事 喉嚨不適如鯁魚刺 竟是頭頸癌! 「如果時間可以倒帶,我希望同時保留生命與聲帶! 頭頸癌患者賴大哥透過人工喉頭發出的聲音,雖然平直沒有情緒,但眼神及表情仍透漏出一抹遺憾。四年前發覺喉嚨有異物感,本來以為是卡了魚刺,後來才發現不但在聲帶下方長了一顆惡性腫瘤,還已經轉移至頸部淋巴結,為了清除癌細胞保命,賴大哥在53歲正值壯年時,忍痛切除了喉管和淋巴結,也因此失去聲帶。 「字」到用時方恨少 國小學歷筆談不易 手術後,女兒們興匆匆的拿來紙筆準備筆談,這時候才發現,只有國小學歷的賴大哥,連注音符號也寫不完全,短短一行字就留了好多空白,讓女兒們東猜西猜,原本沉悶的病房頓時歡笑聲不斷,但每個人心裡都感到萬分遺憾,由其賴大哥自己,更是第一次感受失去說話功能的真實感,因此在無喉者復聲協會幫助下,積極學習使用人工喉頭來發聲。 人工喉頭發聲如機器人 環境吵雜聽不見 好不容易學會使用發聲器後終於能與人溝通了,但太吵雜的環境,像機器人一樣嘶啞聲的聲調就很難讓人聽見,所以賴大哥每次去加油站,都希望工讀生不要一直問問題,讓他減少說話的機會,如果工讀生的問題讓他無法比手劃腳,他就會無奈的露出他脖子上的氣切孔,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方便回答,賴大哥調皮的說,現在加油點數累計很多都還沒兌換,就是因為不知道靈芝膠囊或洗碗精該怎麼比。 失「聲」人生要注意 小意外也恐釀災 許多人都有手機離身而感到恐慌的經驗,害怕自己斷了與外界的聯繫,但對無喉者來說,人工喉頭發聲器是比手機更為重要,必須終生攜帶的的必須品,一旦離身,小意外也可能釀禍。在手術後那年冬天,賴大哥曾因洗澡時不小心在浴室滑倒,眼睜睜看著放在洗手台上的人工喉頭發聲器卻搆不著,無法向門外的家人呼救求援,當時倒在冰冷的地板上,內心充滿了難以形容的悲傷與無奈,幸好不久後即獲救,這個經驗讓賴大哥復元後更積極的擔任志工工作,希望鼓勵所有頭頸癌病友勇敢面對治療,並與醫師討論器官功能保留的可能性, |
引導性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 可望提高存活期並保留器官功能
寶島客家廣播/主持人夏慧珠報導/中華民國癌症希望協會理事長曁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 醫師說明,頭頸癌發生的位置是外觀與眾多生活機能集中的部位,因此患者接受治療後,可能產生容貌改變,吞嚥咀嚼困難、發聲說話有障礙等器官功能喪失的問題。特別是頭頸癌患者的平均好發年齡為50歲左右,比其他癌症還年輕了10歲,此時的青壯年男性仍為家中主要經濟支柱。因此,近年來頭頸癌的治療目標,不但是希望能徹底清除癌細胞來提高存活率,還要能保留患者重要的器官機能,以維持治療後的生活品質與謀生能力。
臨床上頭頸癌的治療以手術、化療、放射線照射等方式為主,目前經研究證實,引導性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合併鉑類及5-FU,在臨床上的表現相當優異,可望延長局部晚期患者近2.5倍的整體存活期(從30個月延長至71個月),且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也由13個月提高至36個月[1](附件一),對於普遍治療時已是晚期的頭頸癌患者而言,不僅可望保留重要器官,也讓部分因腫瘤過大無法手術的病人,能先利用引導性化學治療將腫瘤縮小,再進行開刀切除,減少手術面積也提高整體治癒率[2]。
台灣放射腫瘤學會理事林進清 醫師進一步解釋,在手術或放射治療前先進行引導性化療,將可提高患者腫瘤的緩解率,因為引導性化療有兩大優點:(一)病人的腫瘤血流因未受手術或放射治療干擾而較充足,使化學藥物更容易進入腫瘤發揮療效,因此提高腫瘤反應率;(二)病人尚未接受手術或放射治療,身體狀況較佳,對藥物治療之耐受性較好,比較能給予足量化學治療,療效較佳。至於選用那一種引導性化療處方,須依腫瘤部位、大小、對鄰近器官之侵犯與否(意即腫瘤嚴重度)而定,目前頭頸癌之引導性化療以含歐洲紫杉醇加上傳統cisplatin和5-FU的效果最好,建議病患及家屬可依據個人病情與狀況,與專業醫師諮詢,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頭頸癌引導性化療用藥歐洲紫杉醇已納入健保給付
許多晚期頭頸癌患者,常因為擔憂龐大的醫藥支出影響家中生計、與可能失去重要器官功能,而產生恐慌心態選擇放棄或排斥治療。王正旭主任表示,自今年一月一日 起,健保局已將引導化療藥物歐洲紫杉醇納入健保給付(附件二),對象主要是針對難以用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頭頸癌患者。預計每年約有1-2成的患者符合此條件,每人可獲得最多四個引導性化療療程約十餘萬元,健保局每年將為頭頸癌治療多支出2-3千萬元,幫助患者可以更積極又能無後顧之憂的接受治療。
台灣男性的頭號癌病殺手-頭頸癌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婁培人 醫師表示,頭頸癌是泛指發生在頭頸部的癌症(腦癌與眼癌除外),包括下咽癌、喉癌、鼻竇及鼻腔癌、鼻咽癌、口腔癌、口咽癌、唾腺癌等等(附件三),其中口腔癌即佔了五成以上,更是台灣十大癌症中發生率持續攀升者。根據行政院衛生署(96年)的統計資料顯示,頭頸癌是國內男性十大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上升最快之疾病,自1998至2007的十年間,台灣男性每年罹患頭頸癌的人數已大幅成長了1.73倍,較國人熟知的大腸直腸癌(1.69倍)、肺癌(1.44倍)、肝癌(1.36倍)更為嚴重(附件四)[3],而口腔癌更是25-44歲男性發生率最高之惡性腫瘤。國內估計一年約有八千個新增頭頸癌案例(男女合計,其中約七千名是男性),平均一天就有22人罹患頭頸癌癌,未來恐躍升台灣男性第一大癌症。而頭頸癌為何成為台灣男性的頭號癌病殺手?婁培人 醫師表示應該跟男性較常有機會接觸菸、酒、檳榔等致癌物有關,長期刺激導致頭頸部癌變的結果,讓許多青壯年男性罹癌後不僅要煩惱醫療費用,還得面對如進食、咀嚼、吞嚥、說話等重要器官失能的威脅,以及癒後重返職場恐有障礙等諸多問題。
重視口腔定期篩檢 預防頭頸癌做伙來
許多罹患頭頸癌的病友多為社會中的勞動階層,對於疾病徵兆的相關資訊不足,加上因工作或環境因素,不知不覺將菸、酒與嚼檳榔視為生活習慣,婁培人 醫師疾呼,若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的高風險族群,最好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如發現口腔內黏膜或頸部有任何腫塊、口腔內黏膜變色或有燒灼感、口腔中有超過兩星期未癒合的潰瘍、或有張口困難等現象時,應及早就醫,以獲得專業的協助。
關於賽諾菲安萬特
sanofi-aventis集團是在全球具有領先地位的製藥公司。以世界級的優良研發團隊為後盾,sanofi-aventis在7項主要治療領域上獨步全球:心血管疾病、血栓症、腫瘤學、代謝疾病、中樞神經系統、內科學以及疫苗,並積極發展其消費保健事業及醫學美容事業平台。sanofi-aventis集團在巴黎 (EURONEXT: SAN) 和紐約 (NYSE: SNY) 均有上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