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治療新曙光 患者盼健保給付免”肝”苦
寶島客家廣播/記者夏慧珠報導/今年適逢建國百年,令人緬懷起一位時代的革命烈士,同時是位仁心仁術的醫者─國父孫中山先生。他一生辛勞,只為帶給人民更好的生活,然最後因肝癌辭世。現今,國家的建設和民主水準皆有長足進步與成就,但影響國民生活的健康指數,是否也跟著提升了呢?肝癌一直是國人頭號殺手,而根據衛生署96年的統計,國人十大癌症中,肝癌發生率高居第二,平均一年新增1萬名以上患者,因而死亡的人數更是有增無減。回首百年從國父至近年的歌手薛岳、羅文、知名電台DJ大衛王等,皆因罹患肝癌過世。
肝癌死亡年成長率攀升快 診斷太晚?無好的治療?或是醫療資源投入太少?
根據臨床統計,肝癌病人當中,85%是由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演變而成。然而,全台約300萬名的B型肝炎帶原者、約20萬名的C型肝炎患者,以及許多隱性、不知道自己已有肝硬化的患者。這些廣大的高危險族群,得到肝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50倍,卻只有2萬3千人在接受治療,換言之,接受治療的人不到1%。
肝臟為一沉默器官,可怕之處就在於早期無症狀、難以察覺,等到患者查覺癌變,通常已到了晚期。
2011年亞太肝病學會(APASL)會長、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高嘉宏教授指出,肝腫瘤生長快速,
從1公分長至3公分平均需5個月,等到黃疸、茶色尿等症狀出現時,患者平均只剩半年壽命。
另外,據健保局資料統計,全台有5萬名肝癌患者,每年死亡人數近8千人,相較於其他癌症,肝癌是唯一死亡年成長率高過於發生年成長率,為何造成此現象,肇因於診斷太晚?無好的治療方式 ? 還是因為投入的資源太少?[1]
口服標靶藥物Sorafenib可降低約三成死亡風險[2] 推動健保給付將為患者帶來更多福祉 事實上,本統計為截至2007年之資料,最近幾年來肝癌治療方式已不斷推陳出新,如在2010年,衛生署更核准肝癌口服標靶藥物Sorafenib,可適用於轉移性或無法手術切除,且不適合局部治療或局部治療失敗之晚期肝癌患者;這無疑是肝癌治療上的一大突破。高嘉宏教授指出
在標靶藥物臨床研究表現上,Sorafenib可將肝癌患者死亡的風險降低31%,為肝癌治療帶來新希望及契機!
肝癌目前有許多種治療方式,然而,並非每個人皆適宜接受手術切除,高嘉宏教授進一步指出,即便是可以手術切除腫瘤的早期肝癌患者,也仍有70%會在5年內面臨腫瘤復發的問題。面對無法手術的患者,醫師以往只能採取重複的栓塞或化學療法,但對於許多患者而言,常至醫院接受此類治療不僅痛苦;生活品質亦大受影響。
另外,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一份健保資料庫分析[3]顯示,肝癌與肺癌、大腸直腸癌、乳癌、胃癌五大癌症,在平均每年藥物治療健保支出中,乳癌、肺癌占最大宗,各約32%、31%,再者為大腸直腸癌及胃癌,以高居癌症發生率第二位的肝癌來說,在藥物治療花費支出上,卻占了最小的比例,僅2%,平均每年每人花費不到一萬元,更是五大癌症中,唯一標靶藥物尚無健保給付之項目。 醫學的進步,讓肝癌治療方式愈臻成熟與先進,隨著標靶藥物Sorafenib的出現,更讓晚期肝癌治療瓶頸萌生希望。醫界和患者亦期許,肝癌標靶藥物能早日通過健保給付,造福肝癌病友,向「國民健康的沉默殺手」說再見。
高嘉宏教授並一再強調
要降低肝癌的發生率,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肝炎的發生
如施打B型肝炎疫苗;
使用藥物將慢性肝炎病情控制住
避免病情惡化成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他進一步提醒並呼籲民眾,最重要的是,要定期追蹤檢驗,方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斷絕「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發生。
【附件一】患者故事一
一次例行的健檢,讓身子一向硬朗的王伯伯,在即將年滿70歲時,意外得知罹患肝癌,沒想到手術切除腫瘤1年半後,肝癌竟又復發,之後便開始接受3次的栓塞治療。直到前陣子,下半身逐漸感到麻木,才被家人送至醫院檢查,原來癌細胞已轉移至胸椎,醫師表示若再晚一週,可能就會造成下半身癱瘓!
經過再次手術,對於栓塞的不適及不斷手術的痛苦,王伯伯拒絕再做栓塞治療,面對攜手相伴30多年的丈夫,已趨近60歲準備退休的王阿姨,說什麼也不願意就這樣放棄,於是決定隱瞞丈夫,拿出所有積蓄和退休金,讓丈夫使用肝癌標靶治療。
「我跟小孩講好,現在都以替爸爸治病為優先,先用我們兩個的養老金,等到用完了就賣房子,反正孩子也大了,以後就靠自己吧……房子賣了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但是先生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服用標靶藥物Sorafenib至今4個月,王伯伯的病況反應良好,無特殊副作用,病情也無惡化,因為是口服劑型,只需在家服藥,生活作息不受干擾。他一如往常每天從桃園搭火車至新竹的幼稚園擔任義工,幾乎都不知自己的病況其實很嚴重,只是依靠著標靶藥物在撐著,更不知目前為止,在他身上的藥費已負擔高達70多萬,30歲的兒子更因此放棄原本結婚的計畫,全力支持父母,唯有家庭的力量,王阿姨才能在王伯伯面前故作堅強。
「肝癌的患者和家屬都很辛苦,但明知道有辦法(治療的藥物),難道我們要放棄他們的生命嗎?」王太太哽咽卻又堅強的說著。
一個月將近18萬的藥費負擔,王阿姨都不敢讓王伯伯知情,深怕丈夫要是知道了,絕對會選擇放棄生命……她目前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健保能夠盡快通過給付肝癌標靶藥物Sorafenib,不希望有其他家庭,也是眼看著家人生病,明知道有藥可用,卻吃不起,只能看著家人等死,實在太不公平了!
【附件二】患者故事二
69歲的謝伯伯於1年多前的健康檢查,被超音波檢測出了1顆15公分大的腫瘤,這讓一直都有在做定期健康檢查的他簡直無法相信。先後接受2次栓塞治療,雖有將腫瘤縮小,但是卻因此元氣大傷,體重掉了4、5公斤,一些副作用讓謝伯伯很不舒服,甚至併發肋膜積水。他回想過年時,都只能躺在床上,無法到處串門子「走春」,於是不願意再接受栓塞治療。
因為想要在僅剩的時光中好好有尊嚴地活著,在醫師建議以及親情的呼喚之下,謝伯伯決定自費使用口服標靶藥物Sorafenib。
相較於栓塞治療,口服標靶藥物Sorafenib的副作用較低,已服用6個月的謝伯伯,腫瘤又再縮小25%,而且藥物可以在家服用,不需三不五時就向醫院報到,讓他對這樣的生活品質感到相當滿意。但至今的醫藥費已高達60多萬,平均一個月將近11萬的支出,讓謝伯伯及家人喘不過氣,大嘆:「怎麼會其它的癌症都有健保給付標靶藥物,就這個肝癌的藥沒有補助?」。
謝伯伯的心聲跟很多患者及家屬一樣,他認為標靶藥物Sorafenib除了幫助他自己,也幫助很多人,希望政府能夠幫幫忙,讓肝癌患者及家屬減少負擔,不要讓他們除了要面對死亡的恐懼,還要面對經濟的雙重壓力,畢竟,每個人的生命都應有尊嚴地活下去。
【附件三】肝癌VS其他癌症
健保於化學/標靶藥物治療支出 (單位:新台幣)
資料來源:Liu JS, 13th ISPOR 2010 poster PCN147